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他主要反对
[? ]
A.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
B.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C.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理学
D.盛行一时的摹古文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史》载:“丁末,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皇帝的政治观是
A.民贵君轻
B.君权至上
C.天人感应
D.天下为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大意是大明帝国在自己手中覆灭,感到没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所以脱下帽子,用头发盖着自己的脸,希望将来在地下见到列祖列宗,免于斥责。所以题干没有涉及民贵君轻、君权至上、天下为公等内容,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主旨,分析各个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 (3分)
材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人本主义之精神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大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材料四: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央视教育频道《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4)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热人们众说纷纭,2500年前的思想是否还适用于21世纪的今天?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参考答案:(1)A、B、C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3分)
(2)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融合儒家学说之中。(1分)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宣扬大一统思想。(2分)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2分)
(4)(言之成理即可):适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的文化瑰宝,岁月虽变,人性相通。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危机,文明冲突,而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仁、义、礼、智、信等理念可拯救之。
不适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反映,时代在发展,一味倡导传统文化,束缚人们思想,保守、守旧不思进取。(2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礼、为政以德等;孟子主张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在继承儒家仁政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因此答案为:A、B、C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2)儒学扩展是指董仲舒吸收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创立了新儒学。延长指的是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思想领域大一统等观点被汉武帝采用,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黄宗羲的主张,内容是反对君主专制。(4)此类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顾炎武
请回答:
⑴据材料归
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分)
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⑴都肯定人的私欲。(2分)
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4分)
⑶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