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9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分析题目的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即1942年2月前的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然后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如材料“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时的中国战场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意义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军事意义”与“政治意义”。回答军事意义要结合第(1)问的内容归纳总结;回答政治意义要从中国近代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是抗战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91Exam.org3、判断题 哪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
[?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
[? ]
A.国民党放弃了反共立场
B.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抗日战争中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