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春秋时冶铸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奴隶主的生活日益奢侈
C.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天子与诸侯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 ]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庄子·天下》中写道:“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哲学史通览》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子的主张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北宋初年大儒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当时儒学几乎成绝学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儒家学者“继绝学”的主要人物和基本主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呼唤,与他同代的思想家们主张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等等。
(3)这些进步思潮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ExAm.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道理。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2)原因: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无法控制人心;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盛行;唐宋时三教合一。人物及主张:程颐、程颢,朱熹:理,格物致知。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3)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
A.主张君轻民贵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 在于众贤而已”
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