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5年6月格拉斯哥印度协会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信件):中国行省垄断贸易,压迫英商,且常常发生破产事件,而广州英商又无生命财产保障,从此,都妨碍英国对华贸易,不符相应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与英国开放贸易自由的机会……我们认为陛下政府倘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或几个岛屿,作为进行贸易的基地,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勒索、控制和烦扰,则必将对于我们的对外贸易大有好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表(单位:箱)
年份
| 1816
| 1824
| 1834
| 1835
| 1837
| 1839
|
鸦片
| 约4000
| 12639
| 21785
| 30200
| 39000
| 40200
|
材料三?(1839年10月巴麦尊致义律机密件)……陛下政府对于今年春天广州事件所已经形成的意向,为了指导你的运动这是很重要的,你应该首先得知其事。 陛下政府感觉,对于中国人所加于不列颠人民和女王官吏的暴行,不得不表示愤怒。陛下政府认为,绝对必须把大不列颠和中国的今后关系安置在明确而安全的基础之上。为此,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怎样的一种需求?你怎样理解所谓中国政府“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这些话?
(2)结合材料二说明鸦片走私的趋势,针对鸦片走私,清政府态度如何?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态度。
(3)材料三中的“广州事件”指什么?对材料三中的“暴行”如何理解?“明确而安全的基础之上”指什么的基础?为了维护此基础,英国政府决定怎么办?
参考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所以英国对华贸易受阻,所谓“压迫英商”“勒索”“控制与烦扰”等话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这种情况的不满。
(2)呈上升趋势。清政府进行了严厉的禁烟运动。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并没有彻底杜绝鸦片走私的决心和措施,因为走私总量在不断增加。
(3)指虎门销烟。所谓“暴行”也指此事件,说明英国政府对中国禁烟的强烈不满,但销烟是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壮举。基础指中国主权丧失,使中国沦为听命于英国的非主权国。英国决定使用武力。
本题解析:(1)对材料一有效信息的提炼,注意用材料中的用词来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词进行分析。(2)中最后一问注意分析角度,因为禁烟彻底,鸦片就不会呈上断上升趋势,反之,则禁烟不彻底。(3)中注意对基础的分析要建立在中国市场被打开,而惟英意所行的基础之上,所谓的安全是英为所欲为,中国则听之任之,所以这个基础是不平等的。此题主要是对鸦片贸易、中国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等基础知识方面进行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C.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9中的场景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图9 和平之旅
(1)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图10 长城抗战
(4)结合材料三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何成果?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名称:中华民国。
(2)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这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的实现。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成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陈独秀明确指出:“吾党”应首先帮助资产阶级民主派向封建势力进攻,然后再尽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共“一大”上,也有代表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陈独秀的这一认识
A.为中共“一大”上党的纲领的出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B.与中共“二大”上提出的革命纲领基本吻合
C.说明中共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分析
D.反映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国内得到认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吾党’应首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明确表述了中共早期的革命斗争策略和目标,即先联合国内资产阶级铲除封建势力,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与中共“二大”确定的两大纲领,最低革命纲领和最高革命纲领目标一致,所以答案选B,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地位……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起这种变化最早的事件可能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