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 ]
A.还政于民的主张
B.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C.中体西用的观点
D.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这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一份考卷,应考的有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考卷中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列举崇拜孔子者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范文正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6人,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4人,程德全3人,苏轼、康有为、袁世凯、屠元博2人,伯夷、周公、仲田、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陆九龄、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杨斯盛、安重根、蔡普成……各一人,此外23人则无所崇拜者也。
摘自1913年7月1日《时报》
回答:
请根据这份答卷统计,指出民国初年在中下层民众中有哪两种主要思想倾向,说明这两种思想倾向存在的原因,及其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领域倒行逆施活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倾向:一种是普遍尊崇儒学(约占2/3),一种是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民众接受(孙中山名列第三)。
②原因及关系:前者说明封建思想影响深远,尚未彻底批判,仍束缚民众头脑。袁世凯的帝制野心还没有完全暴露时,得以在思想领域大搞尊孔复古,为复辟制造舆论。后者说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政体,对民众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搞专制独裁的政治野心充分暴露后,势必遭到广大人民反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归纳能力与分析能力。本题仅提供了一段材料,读懂材料并不难,关键是要结合“1913年7月1日”、透过枯燥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后,归纳出当时社会的两种思想倾向。第二问理论要求较高,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具有反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观点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相符的是
[? ]
A.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也,非器械、工艺也。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D.当世恶疾者,帝制为最,惟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