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所指的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说明所有人都有均等的参与官员选拔的机会,科举制符合这一特征,故答案选D,A通行于先秦时期,B流行于汉代,C出现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确立到辛亥革命结束,历代王朝沿用了2000多年。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那么,历代君主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武帝设十三州剌史,唐太宗划全国为十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的统治理念是
[? ]
A、分割地方权力
B、监督监察地方
C、发挥文官作用
D、掌控官吏任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