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3、选择题 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当时劳动人民必须将出售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纳。因而同是交纳一两白银,19世纪30年代末较19世纪20年代实际上要多交60%。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清政府腐败,官员贪污成风
B.清政府财政困难,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上涨
D.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铜钱贱
4、判断题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通过建设我们中国人可以找到共同的文化认同、精神归属、理想目标和价值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救贫,孔子制止说:“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并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式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
——卢梭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他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
——马克思
(2)以上材料中卢梭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的异同点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汲取以上材料中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我国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从思想渊源看,你认为应如何构建当今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战国思想家是
[? ]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