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题干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故选C。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上突破原有的斯大林体制;BD项错误,其改革主要是局部的调整。
点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斯大林体制有所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其改革时期,积极地对美国进行争霸战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同时僵化的色彩更加明显,最终其改革以失败告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材料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三

图(a)?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冬宫发起总攻

图(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问题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十月革命的道路相比,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恩格斯考察历史问题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大革命时期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
(4)无产阶级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农民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领导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领导人的工作作风的是
A.“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赫鲁晓夫,与之相符合的言论只有C项。“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是勃列日涅夫的思想主张;“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是列宁的思想主张。
点评:关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近几年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题看,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不大,备考时主要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失败原因,由此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对我国的启示是(?)
A.用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背景,我们可以看出经济体制(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