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5 23:19: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 (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背景: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因此选A。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从课标的要求看,要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思想家中带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庄子 B.王夫之 C.董仲舒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3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1分)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3分)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1分)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 、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评价:思想家(或儒学创始人、“儒教教主”); 教育家; 政治家。(3分) 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 想影响(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广泛、深远;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或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3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 内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关系:儒家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1分) (5)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张 A.兼爱、非攻 B.逍遥、齐物 C.仁政 D.为政以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兼爱、非攻”主张没有差别的爱,反对战争是代表小手工业者墨家的主张,故A为正确选项。“逍遥、齐物”是道家庄子的主张;“仁政”是儒家孟子的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德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