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问答题(2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6分)
(2)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分)结果怎样?(3分)
(3)江泽民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4分)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一条共性。(2分)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6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分)
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3分)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4分)
(4)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理论,但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等等。最后一问属于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和三次巨变
伟大人物
理论成果
理论特色
历史巨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领导改革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饿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
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C.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2001年这个时间,推断出“九十年前”应是1911年,由此判断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先生指的是孙中山。还要注意土干中的关键词是:“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 .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D .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掌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或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思想渊源之一)。
区别:①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②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3)历史必然性: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晌。④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⑤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体现他的什么主张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井田之法是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选项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只有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民族主义是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D.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都与题干无关。
点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发展)。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