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 ]
A、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长官权力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言论揭示了
A.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的特权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
D.察举制有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可以看出这是说的科举制。科举制是依据考试的成绩的好坏选拔官吏的制度。为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故选C。A项是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D项是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ABD三项是依据军功、门第和品德作为选官的标准,与材料不符。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地主也有条件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这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到现在依然有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材料说明“争臣”
A.有利于对各级官员的监察
B.有利于对天子诸侯的谏议
C.从法律上真正约束了王权
D.防止了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天子的身边若有七个真能谏诤的臣子,则谠议日闻,忠言时献,即有阙失,不惮再三陈告,斯救正之益甚多,故能不失其天下也;诸侯身边有谏诤之臣五人,则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亦可以保守土地人民于不失也。”主旨是说“君主做事违反义理,做臣子的应该直言劝告,尽谏诤之义,才是真正的忠诚。”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为解决唐末五代遗留的重大问题,他急于着手
A.推行新政,消除财政危机
B.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科举,选拔优质人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唐末五代是由于地方割据势力大于中央集权势力造成的,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首要措施就是要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BD三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