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 “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位学者曾说:马丁·路德和王阳明是东西方历史这艘巨轮最伟大的舵手,他们的思想给历史的引擎里注入强劲的动力,使历史快速地进行入近代。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两位思想家都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B.肯定了两人在思想界的突出作用
C.两位思想家的思想都在社会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起了推动作用
D.两位思想家都在宗教改革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理学是 中国古代最为精致 、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回答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
(3)发奋立志、社会责任、注重气节等(关键是积极向上)。
(4)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引文,符合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的是
[? ]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