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整风运动的开始
C、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D、中共八大召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能力。题中教授比较的是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ABD三项的说法都不是共性,C项表述正确;建国初引进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后更大范围地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单位:百万美元),此表中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有
时间
| 1950年
| 1955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3年
|
中日
| 47
| 83
| 807
| 9201
| 39066
|
中美
| 238
| —
| —
| 4813
| 27660
|
中苏
| 337
| 790
| 45
| 492
| —
|
①中国与日美苏三国的贸易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②中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中苏贸易
③90年代中国与日美苏三国贸易额的变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
④中国与美、日的贸易额在80年代后增长迅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表格中1955年与1970年中美的贸易额为零,所以第一项的说法错误。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降至了最低点。中苏关系在上人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出现了问题,所以贸易额是下降的趋势,但此前的贸易额是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最高,这是因为新中国的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缓和,加上对外开放,所以第四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6年初到1957年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潮流。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端正执政观的问题。他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材料二?“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他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对症下药,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不要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到具体的实际功效的根本转换。
——材料一、三均选自何云峰《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三次思想解放?(3分)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来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6分)
(2)三次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3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参考答案:
(1)A.1956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分)端正执政观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2分)
B.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分)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突破“两个凡是”;(2分)
C.1992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南巡讲话,(1分)三个有利于的实际功效突破抽象意识形态或“姓资姓社”的问题。(2分)
(2)A.第一次结果由于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上风而失败;B.第二次思想解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或改革开放新时期;C.第三次思想解放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结论:思想解放是突破旧制度束缚的有力武器,是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思想武器。(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中共( ? )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