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的救国之方,是坚定决心,
把自己无条件地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为此他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 )
A.宣布东北易帜
B.领导东北军民抗日
C.与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
D.成立南京政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张学良相关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张学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
是与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1901年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围绕其签订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B C D三项出现的时间特征均与1901年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武汉义旗”中的“武汉”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于武汉地区;“天下应”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因此可知该事件指的是武昌起义。A项是革命派的第一个革命团体;B项是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政党;C项促成了武昌起义的成功,但是实在四川。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一个‘地老鼠’的外号。”“当年”是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
材料2 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考虑再三,认为尊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尊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3 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4 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摘自《在华使命》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结合材料1、材料3,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2)从材料2看,中共对“北移”存有顾虑,它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3)结合材料3和材料4,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参考答案:
(1)表现:武力消灭新四军的计划;事先制造舆论。
共识:削弱(遏制)中国共产党势力发展。
原因:(1)a.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 b.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c.蒋介石集团不放弃反共立场
(2)顾全抗战大局,作出让步,维护统一战线团结。
(3)原因:皖南事变不利于中国继续抗日;损害美国在华利益。反共立场不变。
本题解析:
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思考,以及中共站在抗战大局的立场采取的斗争策略的正确认识,培养其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正确认识日本、美国对此事变的态度及实质。第(1)问中的“表现”可根据材料1的内容回答,“共识”则需要对比材料1、3内容,找出共同点。“主要原因”要求答出双方产生这种认识的具体原因,未必是共同原因;第(2)问中的“原因”在材料2中有明确信息。第(3)问中的“原因”在材料4中有明确信息。美国的“基本立场”应从帝国主义的本质去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