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城市生活进一步丰富
C.宋代开始出现茶坊?
D.宋代国家对商业的控制管理放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币得到广泛流通
B.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
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在元朝,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是在秦汉至唐,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是在宋元,只有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晋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晋绅之家女(婚嫁)唯财是计,不问非类”。这说明
A.商人地位提高
B.商人备受歧视
C.政府歧视商人
D.商人狼狈为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让你们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开始喜欢与商人结交。故选A。B项说法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CD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对商人的态度逐渐的认可,等级观念逐渐的淡化。与此相关的是这种思想变化在文学上也有较多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百万户,其中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独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这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三?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请依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7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5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3分)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政府商业管制松动;政治中心的影响;地处汴河沿岸,交通便利。(4分)
(2)同:都认为宋朝发生了商业革命。
异: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5分)
本题解析: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坊市制度的崩溃”、“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第二小问从宋代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调整、交通发达等角度分析城市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内藤湖南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宋代的文化与西洋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指出“宋朝时发生了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是“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没有使中国进入近代社会。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天下吴樾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特别所须,借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借中国所需“;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绸缎“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玲《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材料二?泰秦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特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究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友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然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学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
影响:冲击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2)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强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
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
(3)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促使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本题解析:(1)考查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关键信息:“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特别所须,借产自中国”之说”、“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依据关键信息,从市场特征、贸易地位等方面分析。
(2)关键信息:“以工商立国,大较特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学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观点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背景则应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归纳。
(3)关键信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从世界联系的密切性和工业化的趋势分析归纳变化特点;影响则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