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革命派和维新派的论战实质上反映了
[? ]
A.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D.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 ]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6~5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3分)?
①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
①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就本题而言,学生可以选择赞同该观点,赞同中国近代吸收西方文化的观点,也可以反对该观点,但是都要进行论证,说理充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