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国民若隔岸观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国民对于实现何种政体漠不关心。为改变这一状况,陈独秀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故选C。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它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现代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在1926年写的文章《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中指出:东方的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知足的东方人自安于简陋的生活,故不求物质享受的提高;自安于愚昧,自安于“不识不知”,故不注意真理的发现与技艺器械的发明;自安于现成的环境与命运,故不想征服自然,只求乐天安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图安分守己,不想革命,只做顺民。这样受物质环境的拘束与支配, 不能跳出来,不能运用人的心思智力来改造环境改良现状的文明,是懒惰不长进的民族的文明,是真正唯物的文明。这种文明只可以遏抑而决不能满足人类精神上的要求。
西方人大不然。他们说“不知足是神圣的”。(Divine Discontent)物质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钢铁世界,蒸汽机世界,电力世界。理智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的科学世界。社会政治制度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的民权世界,自由政体,男女平权的社会,劳王神圣的喊声,社会主义的运动。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胡适先生对东西方文明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或反对,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略。参考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评分标准。
	本题解析:
本类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根据材料概括出要求的观点具体是什么,根据材料“东方的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不能运用人的心思智力来改造环境改良现状的文明,是懒惰不长进的民族的文明,是真正唯物的文明。这种文明只可以遏抑而决不能满足人类精神上的要求...社会政治制度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的民权世界...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即可概括出有观点,然后找到各自的论据即可,一定要“自圆其说”,然后建议学生一定要选取一个自己写论证、写理由最拿手的观点来说明,最后注意论证和观点不能自相矛盾。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获得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说明了当时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儒家思想早在明清之际就遭到过批判,故 A 的说法不对;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传统文化,故 C 的说法不对;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旗帜鲜明地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故 D 的说法不对。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
  | 总次数
  | 肯定
  | 否定
  | 中性
  | 出版信息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 15
  | 1
  | 12
  | 2
  | 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 55
  | 6
  | 29
  | 20
  | 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 130
  | 50
  | 20
  | 60
  | 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 
——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党史对陈独秀的评价由否定评价为主转变为以肯定和中性评价为主;对陈独秀错误的定性由“右倾投降主义”转变为“右倾机会主义”;陈独秀独自承担大革命失败之责转变为共产国际和陈独秀都负有责任。(9分)
(2)时代变化;史料发掘;学界研究;思想解放;尊重历史等。(6分)
	本题解析:
(1)分析材料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共中央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导致大革命失败,对陈独秀的评价以否定评价为主;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陈独秀的评价转变为以肯定和中性评价为主。
(2)由于时代的变化、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史学界的研究、中国人们思想的解放、尊重历史等因素,导致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