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欧洲社会主义时,第一次向中国人披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一些留日学生,也开始零星、片段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孙中山也曾发表演讲,称赞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但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在中国传播开来。主要是由于( ? )
A.俄国十月革命还没有爆发
B.没有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
C.没有新文化运动创造的有利条件
D.缺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胡适在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指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下列对胡适主张的表述最准确是
A.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情感
B.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的变迁
C.主张不用典故,不讲技巧
D.从形式到内容对文学进行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科学
B.人文、浪漫
C.科学、理性
D.民主、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指的是“民主”和“科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