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分散中央官员权力,削弱地方权利;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每点1分,答对任意4点即可)
(2)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每个朝代2分,共6分)
(3)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分析图示,从图示的权力变化以及所学的知识,从君权与相权、地方与中央的权力沿革及发展趋势归纳总结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君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的分析与认识。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主要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如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相互监督,既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又加强了君权。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分析与认识。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提示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应是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使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参考答案:评分参考:
观点:3分。
说明:9分。其中:7——9分,说明充分,史实准确;4——6分,说明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0——3分,说明不充分,史实不准确。
示例一:
观点: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3分)
说明: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无论是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还是俄罗斯的推进,都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清朝与西方因鸦片等冲突,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全面产生关联,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9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3分)
说明:中国社会在1600——1800年期间,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和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国的考证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学东渐、商业活动(如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等的冲击,在促进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起了重要作用。(9分)
示例三:
观点:学生把上述两种观点综合在一起,或提出新的观点(如:“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酌情给分。
说明:仿照上面的表述展开,具体略。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本书的副标题看,徐中约把中国近代史提前到公元1600年,因此作者是运用全球史观,把中国近代史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的。论证这一观点,需要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录的内容看,主要涉及到1600——1800年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对外关系,作者试图表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论证这一观点也要从上文的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史学方法论·史观·全球史观;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迟滞与辉煌·阶段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
(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6分)
参考答案:(1)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4分)
(2)变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调整。如:为加强中央集权,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在选官制度上,发展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6分)
不变:不变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目的及其调整趋势。
目的不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趋势不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不断加强。(2分)
(3)①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
②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③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6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由图片可知图1为当时的周朝,由图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图2是秦朝,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同时依据两幅图片的信息可知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的版图范围更大,由此可以得出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
(2)材料中所说的制度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依据所学生产关系必须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可知历朝历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所以材料中所说的变化即为历代改革。依据所学中国古代历代虽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总体没有变,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古代政治制度不便的是其目的和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所述为英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回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开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带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霍布斯率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掀起了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四幅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状况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程度不断加强,,即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