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随着列强的侵略加深,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办理洋务即外交事务。对外交涉机构的设置,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故选D。
点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它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推动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 内?容
|
1862年
|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
1863年
|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
1866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
1867年
|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
1887年
|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
1872—1875年
|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5分)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3分)
参考答案:(1)方式、内容: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1分)
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2分)?
(2)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3分)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1分)?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2分)?
(3)宗旨: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2分)?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2分)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一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商业发展;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
(2)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等(或出现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椎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