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美、英三国协同对德作战,并提出战后进行合作的国际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三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允许朝鲜自由独立。B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便尽快打败法西斯德国。C会议提出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D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希特勒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恼羞成怒。德国空军于l940年夏对英国的一次“鹰式袭击”,实质上是一次求和姿态,这是一次有节制的努力,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
——阿尔明·冯·隆《失去的世界帝国》
材料二?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而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护航的战斗机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的背景及德军的战略意图。(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德空战中英国的优势。(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政策。(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战略意图:逼迫英国与德国合作,避免两线作战(或避免长期作战)。(3分)
(2)英国的优势:战略上,英国准备充分;构建了完整的防空体系;英军本土作战。(6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德国、英国三个方面分析不列颠之战的背景: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政策。当丘吉尔拒绝了希特勒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德国空军于l940年夏发动对英国的不列颠之战。目的是“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逼迫英国求和。
(2)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对战争准备充分;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
材料二:希特勒总是在各种演说中不断地提醒德国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德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和骚乱的威胁。他宣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于一切的人类的创始者。”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咬牙切齿地叫嚣着:“民族不是由于打败而毁灭的,却是由于丧失任何抵抗而毁灭的。只有用武力的形式把争取独立的思想付诸战斗行动之时,民族的迫切愿望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我们认为对付暴力只能用暴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希特勒骗取民众信任夺取政权的主要法宝是什么?除此之外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还有哪些?
(3)由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材料三:1919年5月在英法的指使下希腊入侵土耳其,土耳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凯末尔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在人民的支持下,凯末尔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国,推翻了苏丹政权,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同时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4)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材料四:在当今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接触空前频繁,其相互差异与矛盾亦更为凸现,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
(5)据材料四,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参考答案:(1)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或打着民族利益的幌子,发动对外战争,掠夺他国财富。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激化,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⑵复仇主义、民族主义。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德国经济实力有限,无法用经济手段摆脱危机,因此选择法西斯道路。德国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为法西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
⑶民族主义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
⑷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或民主共和)。
⑸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反对借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战争。
本题解析:第(1)问需据材料一概括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然后分析狭隘民族主义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包括一战发生的原因和一战的爆发。第(2)问可回忆课堂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作出判断,然后分析希特勒上台的其它原因。回答第(3)问有一定的难度,“民族主义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教材上没有涉及这一观点,但这是杨宁一教授著作中的观点。材料一、二表述的都是狭隘民族主义,都与战争有关,由此可得出这一结论。第(4)问据材料概括作答。第(5)问据前面的结论分析民族主义的两重性,肯定其积极作用,抨击其消极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注释: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兰特之跪”发生的背景。(8分)
(2)图2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和图1相比,给你什么启示?(7分)
参考答案:
(1)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大肆屠杀犹太等民族,犯下严重罪行;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组建欧共体;当时德国政府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纳粹德国的暴行;为了缓和东西方矛盾,改变联邦德国在世界被孤立的被动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德国的形象。(8分,任答4点即可)
(2)信息:日本随着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由于发动二战罪孽深重,又不能正视历史;严重伤害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入常得不到支持。(4分)
启示:只有正确面对历史问题,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才能赢得各国尊重。(3分)
本题解析:
(1)图1反映了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相关史实,概括“勃兰特之跪”发生的背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大肆屠杀犹太等民族;两极格局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组建欧共体;当时德国政府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纳粹德国的暴行;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德国的形象。
(2)漫画“请支持我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标语反映了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崛起,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歪曲历史”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从亚洲邻国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争常”遭到反对。德国、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说明只有正确面对历史问题,才能赢得各国尊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1943年战争形势,北非战场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是在1944年,A项不能据材料获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