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二·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 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 材料四: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选集》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目的:战争需要,推行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变化: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退到商品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干涉,巩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 )
①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和等级制度
②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
③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④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20~30年代,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A项正确,美国是在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新政,目的是解决危机,发展经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而实行的。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C项正确,二者的措施都符合了本国的国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政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的迫切愿望?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
B.颁布八小时工作日法令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退出世界大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