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邓小平确立的方向包括?
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④“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动力:改革;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
点评:作为组合题有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该图是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认识主要源于

A.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
B.站在资本主义立场,带有政治色彩
C.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缺乏本质理解
D.中国开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专题的相关知识。
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以邓小平图像为中心,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这幅图片肯定了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缺乏本质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因此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①②④均正确。中共八大没有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③错误。故选A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比较
点评: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的会议,都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都分析了国情,都是实事求是的会议,对经济建设都有指导作用。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1988年底,山东临沂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副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给农民带来实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88年农业的丰收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说明B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开始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A项是在1958年,C项是在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D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因此ACD均错误。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除此之外,农村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今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大量的进城务工,增加了收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不能成功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