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该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
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选项③体现不出协调发展;选项④中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模式开始后就被抛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
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关键信息”1921年8月” “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结合所学知识,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并将部分企业交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A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贸易;C不对,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了“一五”计划;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是
A.个人作风粗暴
B.改革方针过于保守
C.缺乏一贯的方针和思路
D.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旧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联系所学可知,个人作风粗暴是赫鲁晓夫的特点,赫鲁晓夫改革先在农业方面,失败后又转向工业方面,缺乏一贯的方针和思路,而勃列日涅夫改革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成效不大,两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没有从生产关系这个深层次进行,改革都是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的,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失败的共同因素,答案为D。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要求全面评价和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考查学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是一道能力型试题。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列日涅夫时期
C.安德罗波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17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
A.提高了农民的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