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2、判断题 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判断题 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道,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4、判断题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土地所有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旨在说明什么的变化?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