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2、判断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 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6分)
(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9分)
4、选择题 最能体现洋务派思想的是()
A.中体西用
B.经世致用
C.洋为中用
D.学以致用
5、判断题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依。”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变法没能如期所望,感到困惑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