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朝泰州学派的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匠心独具的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公愚妇”都“能知能行”,“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人民性
B.取孔孟之道,而舍宋明理学
C.李贽将其发展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是对“致良知”的继承与发展
2、判断题 下列表述反映了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有(?)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判断题 清初的思想家唐甄曾经说过:“……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何况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是故一代之中,十数世而二三贤君,不为不多矣!其余非暴即暗,非暗即辟,非辟即懦……。”以下结论最符合唐甄观点的是(?)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王位世袭制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C.皇帝是否贤明取决于他的成长环境
D.王位世袭制注定了治世少,乱君多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材料五: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困。(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6分)
(4)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4分)
(5)材料五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4分)
5、判断题 《公羊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把“政月”改为“正月”,且读平声,这就是今天的“正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说明秦始皇意气用事;②“政月”改为“正月”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独尊;③避讳是指为了尊重别人而用避开或换用某些字词的方法改变原来正常的称谓;④避讳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