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公布了《江夏临时审判所条例》,它规定:“本所为图司法独立,特提前办理,以为各属之先导”,“本所民事,刑事两庭均用合议制组织”。此条例表明( )
A.三权分立原则被引入到地方政治制度中来
B.此时中国已经是民主共和国
C.湖北军政府为反动势力所控制
D.湖北军政府只进行了司法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湖北军政府在《江夏临时审判所条例》中强调司法独立,免受立法、行政的干扰,将三权分立原则被引入到地方政治制度中来,故A项正确;湖北军政府成立于1911年,只是革命党人主导的地方的革命政府,中国大片地区仍然被清政府控制,故B、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湖北军政府是否进行其他改革,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毛泽东所说要学习的“本本”是什么?要“纠正的本本主义”是什么?请举一实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人民共和国”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下面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记:

(3)毛泽东、邓小平是怎样实践“实事求是”的?请各举一例最有代表的史实证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反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反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工人运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进行东征、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十年土地革命,坚持了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推翻蒋家王朝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3)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探索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49年4月23日,红旗插上总统府,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结束了,当时总统府在下列哪一城市?(?)
A.北平
B.重庆
C.南京
D.天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分析题干,梁启超强调的是管理中国的权力问题,极力排斥外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这是一种民族意识增强的体现,其它选项也都是辛亥革命的作用,但与梁启超所述主旨没有关系,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这是一道最优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把选项和题干主旨密切结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日两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交往,五十多年的战争,跌宕起伏,观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试分别对图一、图二两种场景,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图一为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图二为1945年9月在中国南京举行日军受降仪式;图三为1972年9月在中国北京,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2)战争领导:前者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退让的反动政策;后者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共成为了中流砥柱。
民众参与:前者未能发动和发挥民众作用;后者是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实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对于日本侵略的支持与默许,清政府企图依赖英美“以夷制夷”,外交上被动;而后者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与支援。
本题解析:本题是图片材料题,利用图片信息创设了历史情境,对于反映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三幅图片展开,并要求分析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