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孙中山存在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
B.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C.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反帝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D.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说明孙中山排除了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排除A;“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说明孙中山认为革命的目的不仅仅是推翻满清统治,还在于废除帝制,实现共和,排除D;反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从根本上适应了
A.个人思想自由的需要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封建思想的需要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的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是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据题中材料,取代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明朝又被满洲贵族的统治所取代,这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不好导致的,所以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选B项。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
[? ]
A、创立民国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8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8分)
参考答案:(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
(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
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本题解析:(1)根据孙中山“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这一解释组织答案,抓住主旨。(2)从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可分析其实行的政治制度包括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而其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重点表达了对君主转折的否定。(3)分析材料一可知,孙中山重点针对的是清政府,没有涉及列强,而材料三重点强调了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是一个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的过程。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此题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的史实掌握程度、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概况能力、分析理解等多方面能力,难度适中,很具科学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