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参考答案:
(1)意识:民主意识;忧患意识;重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6分)
(2)变化:由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6分)
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创新、健全和完善;尊重人民意愿,逐步体现人民参政的平等性。(3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得出其阐述了毛泽东的民主意识、忧患意识以及重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罗列材料信息的能力,变化可以从材料中1953年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差额选举,以及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反映了中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健全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平等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分)天津“贻来牟”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
材料二:朱清斋在意租界创办了天津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不久因精神错乱而病亡…
材料三:从1915年到1921年,寿星厂发展迅速,经营良好。日产量达4000袋,“桃”牌面粉成为天津名牌产品。1936年,公司年产量高达408万多袋。由于质量高、信誉好,“桃”牌面粉雄踞华北市场。
材料四:抗战结束后,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公司生产时断时续。其时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致使寿星三厂全部烧毁,寿星公司元气大伤。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3)结合课本分析材料三中朱氏企业发展较好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分析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6分)
(5)从朱氏面粉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①资金问题②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3)(1)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3)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战乱频繁;官僚资本压制;国民政府的破坏。
(5)政局稳定,民族独立,制度保障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给我们的时间点是“187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中可以看出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的困难:资金问题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给我们的时间“从1915年到1921年”正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从材料“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可以概括出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
(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材料中反映朱氏企业艰难发展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政局稳定,民族独立,制度保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说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遭遇到了外来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结合史实可知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但并未瓦解,所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⑤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⑥“神舟五号”飞船试验成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④③⑥
D.②①④⑤③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是在1965年,②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④是在1970年,⑤是在1973年,⑥是在2003年,因此选D。
点评:关于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复习时要结合当今社会热点,“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等,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原因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中国的近代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公共租界第一张交通告示”到“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体现了向西方习的特点和逐步确立的过程。“公共租界第一张交通告示”没有体现是由地方当局制定的,也没有体现中西对比。近代的交通规则显然是有西方传入的,并没有中西合璧的特征。因此D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