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是 ( )
A.实现“共存共荣”“经济提携”
B.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
C.变沦陷区经济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
D.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方针,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对外交流
B.思想解放
C.文明碰撞
D.政府提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时间上看,“自同光以迄宣统”,材料所述现象应该是19世纪中后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中西文明碰撞;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导致思想解放,中国近代化的开展,都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所导致的,故排除ABC。政府并没有提倡,所以D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司马迁说孟子的学说“迁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分析说明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及其原因,指出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该题旨地位:战国时倍受冷落,秦朝遭受压制,汉朝获得独尊地位。原因:(1)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保护农业生产。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时期,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受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3)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内容,糅合了多家学说、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故可获得独尊地位。特征: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思想文化必须为政治服务,才能生存发展。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初步运用史学理论解决问题及文字表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以及“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两个史学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
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1分)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3分)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3)材料二中,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1分)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1)文献:《十二铜表法》。(1分)作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4分)。
(2)权利:法律、司法,财政(或征税),军事。(3分) 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
(3)文献:美国《 1787年宪法》。(1分)体现的原则: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原则。(2分)
(4)相同点:君主立宪制,或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不同点:英王统而不治,(2分)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握有实权)(2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古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其作用在于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胜利,但它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法律、司法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利,“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财政(或征税)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利,“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军事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而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结合所学知识,美国《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国会)、司法(法院)和行政(总统)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和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或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两者的不同在于①君主的权力不同:英王是国家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拥有广泛的实权。②议会的权力不同: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限制王权。③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不同:英国内阁首相是由议会选出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德意志宰相是由皇帝任命度,对皇帝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三?……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请”。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四?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要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5分)
(2)有人认为“瓦特和法拉第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如何理解这种说法?(2分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3分
(4)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从上述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1)信息: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中国在18至19世纪中叶落后于西方。(3分)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分)
(2)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1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
(3)低估西方技术到主动学习;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内忧外患使统治者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3分)
(4)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分)?
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3分)
启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