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右图)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交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年号,所以A项正确。唐代的制瓷业主要是白瓷,故B项正确。C项是唐代经济发展出现的现象。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所以D项与史实不符合,符合材料的要求,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能,使金陵失去四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二
?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7分)
参考答案:(1)全国的统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4分)
(2)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3分)
(3)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4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有关市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是住宅区,坊是贸易区
B.汉代已有的市到唐代规模更大
C.市坊的界限到宋朝时被打破
D.市坊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出现?③松江地区成为产棉的重要地区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提取材料的信息,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花(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超过水稻(粮食作物),反映了松江地区成为重要的产棉区;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选C。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朝颁布的《 关市令》规定:“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这说明唐朝?
A.商品经济活跃
B.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
C.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D.中央集权涉及经济领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说的是凡官私度量衡器具,每年八月必须送交有关官府检验校正,京师地区的检验工作由尚书省金部司和太府寺主管,地方的检验工作由各州县衙门负责。经检验校正后的度量衡器具,由有关官府签署封印后方可使用。说明唐朝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