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五)
2017-07-11 03:30: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选择题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判断题 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商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4、选择题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两大矛盾,据此回答1~10题。 【小题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小题2】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小题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题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小题5】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小题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小题7】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小题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小题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中华文明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不主张远征。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认识的是?
A.修筑万里长城
B.元朝的建立
C.开辟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