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习近平主席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说明中指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91考试网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摘自《云梦秦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4分)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6分)
材料三 “七五宪法”修改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具体修正,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对国家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也是1982年宪法颁布的日子。
——摘自《百度百科》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宪法的修订有何意义?(6分)
参考答案:(1)保护生态资源;惩治官员腐败。(4分)
(2)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分)其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2分)疑罪从无的原则体现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2分)
(3)反映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2分)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全面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基本原则。(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是引自《秦律》中的一段话,对学生来说,翻译古文成为解决本题的关键。题干的意思是《秦律》规定在春二月时不允许伐木;不到下月,不可以捕鱼。如果违反规定,或包庇他人则会受到处罚。这就反映出《秦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惩治腐败官员的一个特点。
(2)本题主要考察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集大成的一本书,其中对罗马一些具体法律规定都有详细的介绍。这对后世的立法工作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对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宪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3)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民主法制建设重新回到正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是众多法律建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国家的社会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对各项法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律》;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82年宪法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包括
①主权在民? ②尊重城邦的独立和自由权? ③少数服从多数?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D.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维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是罗马哪个阶级的财产问题。材料中只是一个案例,不是罗马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排除C项。D项的错误原因与A项相同。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说明武力和法律对巩固皇帝统治和威严起到了重要作用,即法律也是治国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答案选C,A没有体现材料的核心意思B不符合史实,C说法错误,法律能够缓解罗马社会矛盾,但“消除社会矛盾”说法夸大其辞。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民主与法制萌芽于古代,在近现代历史上不断发展,日臻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首先,它完全排除了妇女。进一步来说,它也没有扩及到全部居民,仅仅局限于公民阶级。……然而,在这一范围内,或许有理由说,雅典民主比其现代形式运用得更充分。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一年……就其是直接的而非代议制的这一事实而论,雅典民主也不同于当代的理想。既然雅典人对被少数声名显赫的人统治不感兴趣,由所有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就差不多每周都开会对所有重大决定进行投票。
(1)依据材料一,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的不同。(3分)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2)以法国为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不合理的东西”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启蒙思想家为此提出的政治主张。(3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因。(5分)
材料四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2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和法制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行政官员主要通过抽签出生;实行直接的民主。(3分)
(2)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宗教权威。
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和提倡法制。三取二(3分)
(3)第一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政府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1分)
第二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2分)
第三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2分)
(4)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民主型;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统一。(2分)
(5)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其在历史上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的不同点;(2)材料中“不合理的东西”是指法国封建统治下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如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权威,针对此种现象启蒙思想家们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等主张;(3)结合相关史实可以直接归纳出三次原因所在;(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进行内容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行特点的总结即可;(5)综合上述材料,从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方面进行总结规律和启示。
考点:世界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趋势
点评:材料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起源及代议制民主本身的内涵和中国民主政体建立的过程中揭示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该注意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尽管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点,但其阶级实质根本不同,资产阶级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民主制。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