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是某中学的一个历史课堂剧的某一幕。阅读剧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916年北京某大学的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长袍马褂):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说(慷慨激昂地):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真是精彩,说得痛快!痛快!
(1)该剧取材于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分)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为“救治中国”,乙教授所坚持的“古法”指什么?(2分)甲、丙教授则希望当时的同学接受什么新思想?(2分)
(3)经过这场运动,“众学生”的爱国思想、行为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6分)
参考答案:(1)新文化运动(1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分)
(2)封建伦理道德 或 传统儒家思想(2分);民主与科学(2分)
(3)解放了思想,传统权威被打倒,学生接受更多新思想;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意识;导致中国文化全面转型,学生的伦理、文学、观念等发生重大变化。(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日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16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12分)
社会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主要原因
|
洋务思潮
| “中体西用”
| ?
|
维新思潮
| ?
|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新文化运动
| ?
| ?
|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4分)
参考答案:
(1)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4分)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2分)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4分)
(2)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4分)
本题解析:
根据所学,洋务思潮是由地主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计以治夷”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学说。维新思潮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结合其背景即可分析出主要原因。
(2)可以结合所学的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的观点,对待外来文化,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都要加以批判的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并通过吸收、借鉴进行我们的革新创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A.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B.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可知C不合题意,且梁启超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故A正确;根据“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可知B错;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