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D.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族思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不同派别政治主张的掌握程度.试题难度系数较低。革命派与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其分歧的根源在于:是通过革命手段还是改良途径在中国建立何种资产阶级政体,即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康有为的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的是( )
A.“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B.“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
C.“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D.“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各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材料三?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材料四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4分)
(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材料一至材料三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4分)
(5)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4分)
参考答案:(1)“西学中源”。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4分)
(2)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伦理道德,西学重平等和法制。(4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主思想传播。(4分)
(3)理由: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潮流。(4分)
层面: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4)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2分)
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2分)
(5)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2分)
宗旨: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奕?强调了西方自然科技的源头来自中国,其目的是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减少阻力;(2)材料二中文字“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表达了严复对中西文明差异的认知,概况含义即可。原因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回答;(3)材料三中的文字“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表明了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从材料一,二 三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发展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从材料四中可以将孙中山的观点和主张主要直接概况出来;(5)对比材料四和五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和差别,结合教材所学可以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点评: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过去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极大伤害,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问题,高考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希望引起学生的观注,尤其是从近代化史观重新考察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会得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