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传统思想的变化往往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用两本书打破的,它们是(? )
A.《海国图志》、《天演论》
B.《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C.《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D.《变法通议》、《新青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翻译了西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天演论》,其主张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并且遵循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法则,打破了社会循环发展的论调;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用进化论解释中国传统儒家“三世说”(康有为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依次进化的过程),也积极鼓吹社会进化发展理论,所以答案选C,A项中《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自强派魏源的代表作, B项中《变法通议》并未主张社会进化理论,D项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的重要期刊。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严复说:“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材料表明( ?)
A.严复主张让人民各自获利
B.主张让人们自治
C.崇尚自由,主张自由为体
D.主张兴民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其强调的重点放在了“自由”这一内容,材料中“尤必自其各能自治”指的是人们能自律而非政治意义上的自治,联系史实,严复的思想没有达到“兴民权”这样的深度,排除B、D,A项对材料是理解是错误的,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排除。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材料很难理解,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其中心意思是“自由”。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A.注重经典考证
B.针砭社会时弊
C.批判理学旧说
D.学习西方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
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C.历史地理专著
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观应(1842年—1922年)是中国近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他认为,“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若舍本而求末,入不敷出,徒知聚敛,不复开源,转令民不聊生,盛亦难恃。”(《盛世危言》)他说:“宪法乃国家之基础,……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查欧荚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摘编自夏东元、易惠莉《郑观应传》、《郑观应评传》
(1)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政治改良,赞成君主立宪;建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反对“中体西用”。(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工业兴起;西学东渐。(4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为维新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5分)
本题解析:(1)主要思想从材料一中“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 宪法乃国家之基础,……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和“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的信息可归纳出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政治改良,赞成君主立宪,建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反对“中体西用”。
(2)第一小问背景联系所学知识,抓住19世纪后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其思想主张来分析,如主张商战可归纳出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主张君主立宪制可归纳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为维新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