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自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城市人口日益增加,这既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0—1851年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年代
| 5~10万人
| 10万人以上
|
1760年
| 1个
| 0个
|
1851年
| 10个
| 7个
|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的人口统计
年份
| 1751~ 1780
| 1781~ 1790
| 1801~ 1810
| 1811~ 1820
| 1821~ 1830
| 1851年城乡 人口比例
|
人口数
| 75000
| 78000
| 138000
| 214000
| 267000
| 52:48
|
?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城市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产生的,又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中展开的。虽然城市化浪潮由沿海通商口岸向着周边区域扩散,但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份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沿海和沿江城市迅速扩张,而广大农村与内陆地区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外,这种工业化格局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缺乏后劲,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
一一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趋向述评》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原因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1分)并据材料概括制约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经济因素。(2分)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电报局、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3)依据材料三概括城市化进程对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四?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爱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依据捌料四分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2分)对当今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何启示?(1分)
2、判断题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一书中这样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上述材料所指的这场革命是指
[? ]
A、英国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法国启蒙运动
D、巴黎公社革命
3、判断题 英国在确立殖民霸主地位和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中,以下竞争对手最后被英国打败的是
A.法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荷兰
4、判断题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完成他所指的“最重要的事件”的航海家分别是
A.哥伦布和麦哲伦
B.迪亚士和达·伽马
C.哥伦布和达·伽马
D.哥伦布和迪亚士
5、判断题 (26分)政府与经济事务的关系,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 1976年9月28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拉汉在工党大会的一次讲演中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习惯于设想,你可以花钱摆脱一场衰退,以及靠减税和扩大开支来增加就业。我坦白地告诉你们,那个主意不复存在了,而且在它曾经存在的时候,它能起的作用也是靠将更大剂量的膨胀注入经济,然后第二步接着是更高水平的失业。那就是过去20年的历史”。
——李义平《凯恩斯革命之革命》
材料三?随之而来的中国经济大转型是由两个性质迥然不同的改革共同推动完成的。一个由北京精心策划,其目标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说得一清二楚,那就是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由国家主导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因为那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另一个改革我们称之为“边缘革命”(也就是自下而上推动的改革),它是一系列“草根运动”和地方基层相结合的改革措施。…… “边缘革命”一步步把私有企业和市场带回中国,为中国市场转型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罗纳德?科斯、王宁《什么是中国经验?》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航海条例》颁布的宗旨,分析它后来被废除的原因。(6分)
(2)概括并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对此,资本主义国家做出了哪些政策调整?(10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边缘革命”的内涵;上述三则材料,蕴含着经济怎样的共同趋势?(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