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这段对新文化运动的评述表明
A.中国社会思想界异常复杂
B.新旧思想之间斗争激烈
C.陈独秀与胡适之间矛盾很深
D.不同派别之间存在分歧和矛盾
2、判断题 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 d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 ]
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3、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易白沙曾说:“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基本态度是
A.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B.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西学为本,中学为用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4、判断题 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 ]
A.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
C.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相一致
D.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彼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