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有
①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②商业市镇兴起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
[? ]
A.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B.工官监管的夜市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洛阳城市场的布局较之前代,明显南移。洛阳的小市(粮食、牲畜市场)位于城东偏南, 四通市(多外国商品)位于城南, 大市(水产市场)位于城西偏南。这种变化源于北魏的平城宫城在北、坊市居南的都城建筑布局。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云: “北魏洛阳城伊水、洛水旁乃市场繁盛之区, 其所以置市于城南者, 殆由伊、洛水道运输与当日之经济政策及营造便利有关。”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
参考答案:
特点:北魏洛阳宫城在北方;市与坊偏南部。(2分)
成因:洛阳城市布局受旧都平城布局影响;(2分)方便水运交通(2分);市场交易便利。(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宫城在北、坊市居南的都城建筑布局”“北魏洛阳城市场的布局较之前代,明显南移”可以概括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的原因:洛阳城市布局受旧都平城布局影响;方便水运交通;市场交易便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但最终中国还是落后于西方。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说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