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刺史的职责是“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六条问事”是:第一条,势家豪族土地数量和住宅规模超过制度规定,依仗财大势强欺凌贫穷弱势者。第二条,“二千石”不按皇帝命令办事,不遵守法律制度,背公向私,假借诏令以牟私利,损害百姓利益,掠夺民脂民膏,聚敛财富,为非作歹。第三条,“二千石”不认真查明疑难案情、草率定案,胡乱杀人、怒则乱罚。喜则乱赏,烦扰苛暴,残民以逞,为百姓所痛恨,弄得天怒人怨,山崩石裂,灾异妖言并出。第四条,“二千石”选人用人不公,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任人唯亲,亲近信用顽劣奸诈之徒。第五条,“二千石”子弟仗势逞威摆阔,干预公务,染指司法,向主管人员请托。第六条,“二千石”不讲公德,不顾体统,低三下四地巴结豪强,贿赂公行,破坏政令。(汉代郡守、国相年俸二千石谷物,所以常称他们为“二千石”)。
——摘编自田九川《历史上的“刺史巡视制度”》
材料二 据《世法录》记载,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御史雷励误把良民判为徒罪。明太祖查获其事,责之日:“朝廷能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并命法司论雷励之罪,以示警戒。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宣宗又特谕都察院:“朝廷设风宪(掌管监察的御史),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选授)风宪。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
材料三 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刺史巡视监察的对象、内容。(6分)
(2)提炼材料二中明朝有关监察方面的主要信息。(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要说明。(不得摘抄原文)(6分)
参考答案:
(1)对象: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豪强地主。(2分)内容:行政、司法、用人及管教子弟、官德官风等各个方面。(4分)
(2)问责、纠正监察官员执法的失误;严格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和追责。(4分)
(3)有法律保障;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体现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6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势家豪族土地数量和住宅规模超过制度规定,依仗财大势强欺凌贫穷弱势者。”可知有检查对象是豪强;“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可知还有官员。““二千石”不认真查明疑难案情、草率定案,胡乱杀人、怒则乱罚。”可知有司法;“选人用人不公,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任人唯亲,亲近信用顽劣奸诈之徒”可知有用人;“子弟仗势逞威摆阔,干预公务,染指司法,向主管人员请托”可知有管理弟子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并命法司论雷励之罪,以示警戒”可知问责、纠正监察官员执法的失误;据“朝廷设风宪(掌管监察的御史),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选授)风宪。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可知严格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和追责
(3)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可知有法律保障;“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可知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可知体现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监察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
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
金日(石单);其余不可胜记!”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要注意材料中的推选人才的分类标准是“儒雅”、“文章”等;所列人物的生活时间是汉代。故体现的制度是察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种国家权力架构的不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美国三权分立制度
参考答案:
(1)唐朝的三省分工只是围绕着政令的起草、审议与执行,掌管司法的刑部从属于尚书省,权力虽有制约,但总体上仍属于封建君主专制体制;(3分)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国家权力分别由国会掌立法、总统掌行政、联邦法院掌司法,三种权力不仅独立平等,而且互相制约平衡,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3分)
(2)唐朝的三省与皇帝之间除了中书省与门下省是双向制约之外,均是单向制约;(3分)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都是双向制约。(3分)
本题解析:注意审题,搞清题干要求,本题与以往信息说明类题型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提取的信息与后面的说明是相对孤立的两个问题,分别回答即可。首先是联系所学知识,根据图片材料提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相关信息,特别要抓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如唐朝的三省分工只是围绕着政令的起草、审议与执行,掌管司法的刑部从属于尚书省,权力虽有制约,但总体上仍属于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国家权力分别由国会掌立法、总统掌行政、联邦法院掌司法,三种权力不仅独立平等,而且互相制约平衡,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其次再说明中美两种国家权力架构的不同,关键还是要抓住图片信息,如唐朝的三省与皇帝之间除了中书省与门下省是双向制约之外,均是单向制约;美国三权分立制下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都是双向制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新皇帝(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他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制度更替?新旧制度相比有何不同?(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3)材料二中唐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4分)
不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分)
(2)分封诸侯王国或郡国并行制。(2分)
王侯权力过大,爆发了“七国之乱”,危害中央集权。(2分)
(3)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4分)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他废除他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可知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第二小问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依据材料二中“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可知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是分封诸侯王国或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权力过大,爆发了“七国之乱”,危害中央集权。
(3)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唐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将相权一分为三,采用了三省六部制。第二问经过所学知识比较可知,秦相有左右二员,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位高权重,而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者之间相互牵制,相权一分为三,从而消弱相权加强君权。
(4)根据材料综合来看,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诸侯叛乱,威胁中央集权,之后历代再度加强中央集权;秦朝丞相的“位高权重”到唐朝“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三表明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甚至废除。结合所学知识来,古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还要解决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演变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一夫一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尊祖故敬宗”“ 故重社稷”都是描述的宗法制,C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A是指周天子分土地和人口给予诸侯的内容,不合题意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