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水力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灌溉工具革新极大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下列有关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曹魏时期的翻车
B.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C.汉朝的漕渠
D.唐朝的风力水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农业发展,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是风力水车,所以D错误,AB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界历史主要是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孤立分散发展为政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他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又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政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摘编自《世界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并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6分)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促成“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的。(8分)
(3)请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6分)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10分)
参考答案:
(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2)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扩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冷战”或两大阵营的对峙。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砚南京条约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交方式: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入WTO。
本题解析:(1)要紧扣该问题的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铁犁和牛耕的推广;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明确该内涵后即可归纳出铁犁牛耕的重要影响。(2)结合问题中的时间特征“15、16世纪”,可以联想推动世界历史走向联合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推行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程主要表现为结束各地的分裂状态,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3)结合材料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含义,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进入高级,“冷战”不利于东西方国家的横向交流。(4)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中国近代“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方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的活动实践中,即: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入WTO。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 ]
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
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
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
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副“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战乱频繁等原因是井田制逐渐瓦解。A.周王室的衰微、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三项都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D.土地转让的停滞说法错误,因为这时土地私有开始出现,所以土地转让开始增多而非停滞。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