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流行语是带有明显阶段性历史色彩的词汇,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四组流行语能够反映建国初期历史的一组是(?)
A.工业化、三大改造、过渡时期、一五计划
B.红卫兵、走资派、伟大的舵手、^造**派
C.身份证、包产到户、私营企业、发家致富
D.互联网、安居工程、股票、房地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美国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分析该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厂商/合作者
| 产品/服务
| 成本
|
苹果Apple(美)
| 设计
| ——
|
东芝Toshiba(日)
| 闪存、触摸屏
| $40.00
|
三星Samsung(韩)
| 应用处理器
| $14.46
|
英飞凌Infineon(德)
|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11.80
|
富士康Foxconn(中国台湾)
| 组装
| ≤$6.50
|
①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生产资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跨国公司的追求方向
③利润因技术层次的不同而存在明显落差
④国际分工不平衡,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表格中可知,一部手机分散到世界各地生产和组装,这可以分析的出生产资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跨国公司的追求方向,国际分工不平衡,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品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因此①②④ 正确,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海关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设厂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7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国的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大大改善
材料二:厂矿数量增多,产量增加(3分)
(2)原因: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7分)(答对第①加上其它②③④三点中的任意二点,即可给本小题满分)
(3)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战后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曲折艰难。(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世界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曾产生过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为例,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克服“自由放任”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的。
(2)为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苏中两国各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果如何?
(3)综观上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改革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战后,这种政策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2)苏联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只是小修小补,导致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和党的领导,导致苏联解体和社会性质的剧变,严重破坏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
(3)应该实行“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背景;改革应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本题解析:该题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为主线,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经济模式及其调整过程整合在一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1)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后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纠正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第(2)题考查的是苏联和中国为修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对于苏联而言,改革是从赫鲁晓夫时开始到戈尔巴乔夫时失败;中国主要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逐渐走向成功。
第(3)题是历史感悟题,要围绕前面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答案就包含在前面两个问题中,是对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
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