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创造出一个个诸如工厂、车间那样的东西,这些东西都集中在城市里,来搞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不仅远离自然,还要把大自然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包括森林、矿藏、木材、淡水,一直到整个自然的一切,乃至生物和动物,都作为我们征服的对象、战胜的对象,甚至是破坏和消灭的对象”。文中所指的文明类型是
[? ]
A、采集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文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说道:“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话主要表明?
[? ]
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通过经济的交流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C.此时的国际关系格局和谐稳定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逐步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 世纪时,欧洲处于历史发展的上升期,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中国首当其冲;但一战后欧洲地位严 重下降,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欧洲人的对外意识也发生变化,注重借鉴外部的东西。故应选 D 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世纪从英国到印度最近的海上航路是
A.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印度
D.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B项是今天英国到印度的最近海上航路,但在16世纪时,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C项也是错误的,因为题干要求的是海上航路;而A项不是最近的航路;通过运用地理知识可确定选D项。
点评:注意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观条件)和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版画,标题文字为“征服者之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在《资本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哥伦布的探险动机是什么?从材料二看,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还有怎样的目的?(2分)
(2)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早期的探险活动的?(2分)
(3)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目的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3分)
(4)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了解印度社会情况并传播宗教。(1分)开拓殖民地,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掠夺。(1分)?
(2)早期的探险活动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2分)?
(3)材料一更具有研究价值。因为材料一属于事件当事人留下的一手材料,内容直接反映新航路开辟的目的。(3分)?
(4)材料二更具有研究价值。虽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研究新航路开辟的一手材料,但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动机,而材料二则涉及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三是后人的评述,属于二手材料,其研究价值低于材料二。(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