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梁启超
2、判断题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3、判断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 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君》
?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君》
?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齐称呼?曰:非也。父子一起,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父子虽异身,而能曰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故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0分)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
想的不同之处。(6分)
(2)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导致上述不同影响的原因。(2分)
(3)据此你认为一种进步思想能够导致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