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以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
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末思想家李贽的进步思想有
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②提倡以史为鉴
③鞭挞统治者推崇的程朱理学?④提倡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李贽的观点,其中①③属于他的,②④是顾炎武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如:赞同材料观点。
论据:?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许多的危害和弊病,如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盲目的反传统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等。
总之,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反对的观点,结合史实具体分析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结合材料“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即可概括出材料认为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然后按照什么的步骤进行。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的思想家是
[? ]
A.黄宗羲 ?
B.顾炎武?
C.王夫之? ?
D.王阳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
①社会危机严重②八股取士制度日趋腐朽③民主思想产生④思想界因循守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经世致用”思想要求把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①社会危机严重与这一思想的产生无关,②③④都导致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故选B。
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新趋势反映了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