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越南战争
C.冷战
D.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消极的和平”是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选项中B是指战争,应该排除;不结盟运动应该是指积极的和平,故应排除;AC相比较,C可以包括A,故应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德国的战败②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③英法等国严重削弱④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四项都是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原因,其中①③是欧洲地位下降的原因,②④是美苏两极对抗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为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认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尤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9年”,正是美苏严重对立时期。题干所描述的只是表象,深层的是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故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各顶中,不符合美国“冷战”政策基本特征的是(?)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D.发动越南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以上三项都是美国在与苏联进行的冷战的过程中的表现;而D.发动越南战争这并不属于冷战而是属于热战,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