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18世纪海上霸权转移的顺序,正确的有?
[? ]
A、西——法——英
B、葡——西——英
C、荷——法——英
D、西——荷——英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美国才拆棹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遣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垒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当明朝(1368~1636)闭关锁国,太平洋西岸一片寂寞的时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材料中的“商业大革命”的移动开始于(? )
A.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什么表现?(5分)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鼻句
(wo hou)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8分)
(4)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