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2、判断题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现在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沙漠。导致楼兰文明衰落的原因有
①人类活动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②经济重心的转移
③民族之间战争的破坏
④两汉中央政府的移民政策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多寡。”“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判断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唐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洛阳商品经济繁荣
C.唐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D.唐政府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5、判断题 “better? city,? better? life.”这是规模空前、精彩绝伦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城市说法错误的是 (?)
A.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B.在大兴城基础是扩建的长安城设计合理、规模宏大
C.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已突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D.明朝北京城布局充分体现了皇权的威严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