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关于南朝元嘉之治的材料(元嘉为宋文帝年号,即424-453年):
材料一?史臣曰:“江南之为国盛矣。……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代以来,民户凋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至元嘉末,三十余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民庶繁息,至余粮栖亩(田中余粮未收完——粮食太多)。户不夜闭,盖东西之极盛也。……”
材料二?“荆城跨南土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盈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经税横赋(经常的税收和额外的调发)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出于此。……常平(谷贱收进,谷贵出售,平抑粮价)之议,行于汉世。元嘉十三年,东土潦浸,民命棘(困难)矣,太祖(宋文帝)省费减用,开仓禀以赈之,病而不凶,盖此力也。”
——均摘自《宋书·孔季恭等传》
材料三 ?高祖(刘裕)起自匹庶,知民事之艰难。……播兹宽简,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竭之私,闺房无太绮之饰,故能戎车岁驾,邦畿不扰。……六戎薄伐,役不及民,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民庶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逐)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良吏传序》
请回答:
(1)据材料概述元嘉盛世局面的表现。(2分)
(2)据材料分析元嘉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
(3)元嘉盛世局面的出现表明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4)谈谈你对元嘉盛世这一现象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⑴物产丰盈;粮食充足;人口增殖;百姓歌舞升平,安居乐业。(2分)
⑵统治者采取了轻徭薄赋,平抑物价,救济灾民的措施;社会安定;土地肥沃。(3分)
⑶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分)
原因: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
南方民族融合加强,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统治者推行了奖励耕织,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4分)
⑷①统治者采取正确的统治政策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②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
③封建盛世是建立在统治者对人民剥削基础上的。
④材料中的盛世景象是封建史家的溢美之辞。(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
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商帮的情况。古代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安徽即新安即是商帮的中心所在,山右则是山西。故选C。其它各项在古代的称谓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
| 比 例
| 年 份
| 比 例
|
1952年
| 0.3%
| 1955年
| 0.79%
|
1978年
| 1.9%
| 1975年
| 5.10%
|
1988年
| 3.9%
| 1985年
| 7.55%
|
1990年
| 4.3%
| 1990年
| 25.43%
|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1)特点:①有官营(朝贡)贸易、民间(私贩)贸易等形式;②贸易规模大、范围广;
③贸易活动频繁;?④外贸商品种类多尤以瓷和丝为主。(8 分)
(2)新变化:①外商操纵外贸经营权;?②外贸商品以茶叶为主;
③深受国际市场影响;?④外贸总值变化幅度大。(8分)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厦门、福州成为第一批通商口岸;
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4分)
(3)认识:①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②外贸出口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增加幅度大;
③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明显加大。(5分,答出第一、第二点得4分,第三点得1分。)
本题解析:(1)对外贸易的特点可以从贸易形式、贸易规模、贸易种类等方面思考。成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政府的鼓励、农业发展、科技等因素来思考。元代对外贸易发 展通过与宋代贸易发展来比较,可以从泉州地位、商品种类、 贸易范围等角度来思考。(2)根据材料概括。从外商操纵外贸经营权、外贸主要商品、外贸总值变化情况等角度来思 考。原因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国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角度来回答。 (3)可以分别从两张表格中获得信息。表1 反映福建出 口总值在全国所占比例逐步上升;表2反映外贸出口总值占全 省GDP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反映了福建的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增大。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广志绎》载:“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士大夫崇尚“声律”、“皆以紫檀、花梨为尚”体现了士大夫开始钟情于市民所关注的休闲娱乐生活,这应该是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